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是古乐团兴盛期,当时很多乐团都录制了古乐演奏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这些录音都有一些非常好的演绎,比如Harnoncourt的第二,Gardiner的第三, Norrington的第八等,三年前听Tafelmusik演出的贝八也是现场听过的最好的贝八。但是,没有一个古乐团演奏的贝九让我满意,总觉得他们的演奏缺少了些张力,缺少了些浪漫,这个周末去Koerner Hall现场听了Tafelmusik演出的贝九,再次证实了古乐演奏贝九的一些问题:首先,声音太脆,第一乐章的开头很难奏出那种混沌初开的朦胧感;再就是缺乏动态的幅度,最后一个乐章低音提琴和大体琴奏出欢乐颂的主题时本来应该是音量非常弱但声音非常凝聚的弦律,但古乐器奏出来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最要命的是,古乐团的指挥都特别在意保持固定的节奏,结果在富特文格勒手下让人心跳过速几乎窒息的Scherzo在他们的指挥下更像是重复不断没完没了的舞曲,当天我听到第二乐章中间时都差点睡着了。
真要把贝多芬的音乐变得单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人声进人后,我浑身的细胞又都被调动起来了,背后的汗毛也竖立起来了,独唱和Tafelmusik Chamber Choir 的表演都很投入,不管演奏演唱水平如何,最后的欢乐颂还是让现场所有的人都变得非常亢奋。即使是不太好的演绎也无法遮盖住其音乐的魅力,贝多芬还是牛啊!
其实听这场音乐会最大的收获还是上半场Tafelmusik Chamber Choir 演出的三个无伴奏合唱小品,包括Arvo Part 的Nunc dimittis
上半场的三个无伴奏合唱是我近年来听到的最好的声音(人声合唱)。当然啦,这些年总的来说听的太少。不过,TafelMusik的无伴奏合唱把我狠狠的impressed了一把,太好听了。尤其演唱中很多段落的声音发出了我最为熟悉的弦乐队的共鸣声,那种特别的既有金属的质感和穿透力又有温暖的音色的和包容感的声音,由人声合唱发出来,真是一下子就触到我的练门了。美死了,呵呵。
ReplyDelete下半场的贝九,楼主已经说了很多了,再补充一点,那些打击乐真是有些不忍耳闻啊。看在尊重古乐器演奏的份儿上,咱不应该说啥,不过毫不夸张的说,真有点而破铜烂铁厨房家伙事儿的感觉,啧啧,不能再多说了。
花絮:中场休息的时候,本人追星的欲念又蠢蠢欲动,看到上半场合唱的指挥在人群中端着杯酒跟热心观众闲聊,我就在楼主的许可和怂恿下,拿着节目单就上去要签名去了。指挥特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大笔一挥写在自己个儿的大头照边上,嗯,本人要好好珍藏,纪念这场美妙绝伦的无伴奏合唱。
最近追星之心大盛。周末还听了Takacs的舒伯特系列音乐会最后一场,喜欢极了他们的演奏。我看他们就最好拉四重奏,别跟什么钢琴、低音贝斯和第二把大提琴合作了。一耳朵就能让你觉得人家Takacs是一家亲,别的恨不得都是后娘带来的,唉,就是凑不到一块儿去啊。当然啦,这几个凑数的,大提和贝斯实在是水平有限,钢琴好点儿,也还是配不上Takacs。以后他们要再演鳟鱼或者两把大提的五重奏,非得找名家才行。演出完了,我上去找Takacs的一提琴签了个名,呵呵。此追星之风不可再涨了。